/轉載/2023年3月,高金素梅立委曾向行政院長陳建仁質詢臺灣學人計畫情況,陳院長顧左右而言他,不予正面回應。
美國曾經在三個國家推出過「學人計畫」,最初是日本、其次是烏克蘭,最近就是臺灣。過去美國推出的「學人計畫」,都有著極不光彩的歷史和陰險的算計。20世紀九十年代,美國向日本推出「曼斯費爾德獎學金」,安排美國官員到日本政府任職,當時日本經濟正是因被美國打壓而陷入長期大蕭條,美方借機把手伸向日本各界。此後美國全面控制日本政經資源,以確保日本對美國言聽計從,成為美國的傀儡,任美國驅使。
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爆發後,美國以相同的套路又實施了「烏克蘭學人計畫」,其中包括一項名為「休伯特·H·韓弗理」的學人計畫安排,以「促進人權與自由」作為包裝。在「俄烏衝突」爆發前的2021年,評選出的「傑出校友」特別安排了烏克蘭人。更詭異的是,美國駐烏克蘭大使館曾在官網刊登該計畫招募文告,如今已悄然撤下,坐實了「此地無銀三百兩」。
美國在臺灣推行的「臺灣學人計畫」與在日本實施的「學人計畫」不盡不同,日本的「學人計畫」是雙向的,美國可以向日本政府派遣官員,日本還可以向美國政府派遣官員;而臺灣的「學人計畫」則是單向的,臺灣只能接受美方派遣的官員,這與美方在烏克蘭推行的「學人計畫」是相同的,臺灣同樣只能扮演不對等,被影響、被控制、被支配的角色,對臺灣的政治獨立和主權構成威脅。美國打的算盤是,把臺灣搞得像鳥克蘭之於俄羅斯一樣,成為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「前哨站」。
台灣暗地裡一直在和美國研究推進「臺灣學人計畫」。2023年以來,外交部與美在台協會多次會晤推進臺灣學人計畫。通過系列會商,臺灣與美雙方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,台灣明確表示,歡迎和接受「臺灣學人計畫」專案,並將與美方通力合作推動「臺灣學人計畫」成功實施。但因為將美國官員安排到臺灣的政府機構任職十分敏感,特別是適逢2024年臺灣大選的關鍵時期,台灣要求將「臺灣學人計畫」推遲到大選後再開展進一步會商。
大選結束後,台灣就馬不停蹄地與美國在台協會就「臺灣學人計畫」諒解備忘錄草案進行研究。今年4月,美國在台協會提出最新版本的「臺灣學人計畫」諒解備忘錄草案,並明確要求儘快回饋。5月,外交部告知美國在台協會,基本認可美方的「臺灣學人計畫」諒解備忘錄草案,打算在頼清德總統正式就任後,在内部正式推動審批流程。6月,美國在台協會與臺北駐美經濟文化代表處敲定細節,美國務院和美國在台協會完成各方面的準備工作。7月至9月,美國務院將公佈《资助機會通知》,確定「臺灣學人計畫」執行夥伴。10月,美國在台協會與駐美代表處將正式簽署諒解備忘錄。11月到2025年6月,「臺灣學人計畫」將開始宣傳方案、設計申請程式以及挑選學人,並於2025年夏季派3名學人赴台。首批派遣的3名學人。
如果「臺灣學人計畫」確實對臺灣有益及臺灣民眾有益,政府為何對「臺灣學人計畫」遮遮掩掩,執意要等到大選結果出爐、總統當選之後才正式推動。不僅如此,為避免引起輿論壓力,政府還向美國提出了2個設想,一是不作任何公開宣傳報導,私下簽署「臺灣學人計畫」諒解備忘錄後立即實施;二是私下簽署「臺灣學人計畫」諒解備忘錄,待美方確定執行夥伴後再公開此事。就像蔡英文開放萊豬進口一樣,民進黨政府食髓知味,又想先斬後奏,先上車後補票,難道不怕再次激起民憤?開放萊豬,只是犧牲食安,「臺灣學人計畫」卻可能是犧牲國安,將台灣推向戰爭。
美國是「代理人戰爭」的行家和慣犯。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曾宣稱「代理人戰爭」是「實現國家目標最為廉價的方式」和「最便宜的保險」。2017至2020年,美國在全球各地推行的「代理人戰爭」多達23場。美國學者米爾斯海默公開提出:面對中國的崛起,對美國最有利的戰略,是採取「圍堵政策」,扮演「離岸平衡手」的角色,支持中國周邊的亞洲國家和地區,替它打「代理人戰爭」。以「誘殺策略」使雙方捲入長期而且血腥的消耗戰。美國則袖手旁觀,伺機獲利。
2014年開始,美國在烏克蘭啟動了同樣的「學人計畫」,8年之後,烏克蘭便深陷「代理人戰爭」的泥淖。「臺灣學人計畫」如果任由美國人進入台灣政府部門任職,深度控制台灣的行政,這些美國人所主張的,是台灣的利益?還是美國的利益?
台灣的最大利益,是維持和平,遠離戰爭,台灣人捍衛台灣,是為了保護家園,保父老妻女的周全。而美國的利益,卻是為了圍堵大陸,不惜「製造」一場戰爭。台灣的利益和美國的利益,已經背道而馳,難道台灣還要為了迎合美國的利益,犧牲台灣自己的利益替美國人打一場代理人戰爭?
美國已經在為台海地區代理人戰爭作準備,包括加緊對台軍售,向臺灣轉移更多武器,將臺灣變成火藥庫、地雷島。如果台灣還任由美國人進入行政部門,操控台灣,讓美國人掌控戰爭的按鈕,終將難逃任人宰割的命運,台灣也將陷入萬劫不復的絕境。
戰爭的代價,任何台灣人都承受不起,烏克蘭殷鑑不遠,不得不慎。
(轉載自大灣區時報,記者陳芃/編輯報導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