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4月,美國國會聽證會上一則爆料震撼全球:Meta(臉書母公司)前全球公共政策總監Sarah Wynn-Williams公開指控,Meta長期配合中國共產黨官員指示,進行內容審查,甚至將用戶資料洩漏給中共。這起事件不僅引發美國社會譁然,更讓台灣用戶的資訊安全與言論自由蒙上陰影。台灣人,你不憤怒嗎?我們的個資、我們的聲音,竟然成為跨國企業與極權政權交易的籌碼!
吹哨人揭露:Meta「與中共攜手」審查與監控
Sarah Wynn-Williams在美國參議院司法小組委員會作證時指出,Meta高層為了在中國市場獲取巨大利益,選擇「與中共攜手」開發審查工具,並且多次配合中共要求,封鎖異議人士帳號、刪除批評內容。她舉例,2017年一位居美中國異議人士郭文貴的臉書帳號,就是在中共官員施壓下被移除。Wynn-Williams更爆料,Meta設計了「病毒性計數器」(virality counter),當貼文瀏覽數超過一萬時,會自動標記給「主編」審查,這套機制不僅用於中國,還延伸到香港與台灣。
更令人震驚的是,Wynn-Williams指出Meta高層曾允許中共官員「潛在地存取」Meta用戶資料,包括美國公民在內。當工程師對資安風險提出疑慮時,Meta領導層卻選擇漠視。她直言:「Meta高層為了18億美元的中國市場,反覆犧牲國家安全與用戶權益」。
而在中共面前自我貶低、聽從指令的結果是,Meta旗下的產品仍然被中國禁止。
Meta官方對此嚴正否認,發言人強調「吹哨人證詞與事實不符」,並指Meta目前並未在中國營運,僅有中國廣告商投放廣告。然而,事實是Meta持續從中國廣告商獲利,且過去屢屢因資料外洩、隱私侵權在全球遭重罰。
台灣用戶的危機:個資與言論雙重受害
台灣作為Meta用戶滲透率極高的地區,這起事件對我們的衝擊絕不亞於歐美。首先,若Meta真的將用戶資料洩漏給中共,台灣公民的隱私與安全首當其衝。根據台灣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,若企業未善盡資安維護義務導致個資外洩,最高可處1,500萬元罰鍰,並須負刑事及民事責任。然而,跨國巨頭如Meta,真能被台灣法網制裁?現實是,台灣用戶的法律救濟與實質保障,仍有巨大落差。
其次,內容審查與言論封鎖更直接威脅台灣的民主自由。當Meta願意為中國市場設計審查機制,台灣用戶的言論是否也可能被「主編」暗中審查、下架?當台灣社會面對中國滲透與認知作戰,這種「無聲的審查」無疑讓民主社會陷入更大風險。
法律觀點:個資外洩與跨境監控的雙重挑戰
台灣現行《個人資料保護法》規定,若企業意圖不法利益或損害他人利益,違法洩露個資,最高可處五年有期徒刑,並需賠償損失。但在跨國平台主導、資料儲存於境外的情境下,台灣執法機關的追查與制裁能力極為有限。
歐盟早在2023年就以違反GDPR(一般資料保護規範)為由,對Meta開出12億歐元(約台幣400億元)天價罰單,要求其停止將歐洲用戶資料傳送至美國。台灣雖已修法提高罰則,但在國際數據治理與跨境執法上,仍明顯落後。
Meta使用者資料外洩對台灣人的影響
Meta 近年多次發生大規模使用者資料外洩事件,根據國際調查,2021年就有超過5.33億名Facebook用戶個資遭駭並公開於駭客平台,資料內容包括姓名、電話、電郵等敏感資訊3。雖然Meta強調這些外洩多屬於「資料抓取」(scraping),但歐盟監管機構明確認定Meta違反《一般資料保護法》(GDPR),並對其祭出重罰。這些事件不僅發生在歐美,台灣用戶同樣身處全球資料庫之中,面臨等同的風險。
對台灣人的具體衝擊有:
- 詐騙與社交工程攻擊增加
外洩的個資最常被用於詐騙與社交工程攻擊。台灣近年詐騙案件頻傳,詐騙集團常利用姓名、電話、生日等資訊,冒充親友、銀行或公部門進行詐騙,讓受害者難以分辨真偽。Meta資料外洩讓這類詐騙更具針對性與說服力。 - 個人隱私與安全受威脅
當個資如聯絡方式、地理位置、社交關係等被非法取得,個人隱私將無所遁形,甚至可能遭遇跟蹤、騷擾或勒索等更嚴重的安全問題。對於從事敏感職業(如媒體、政治、公共事務)的人士,風險尤為突出。 - 認知作戰與假訊息傳播
台灣長期面對境外勢力的認知作戰。資料外洩後,攻擊者可針對特定社群或族群進行假訊息推播、操弄輿論,影響選舉、社會穩定與民主運作。 - 帳號盜用與資安風險擴大
資料外洩也讓駭客更容易進行帳號盜用,進一步取得更多敏感資訊或發動連鎖攻擊。例如,利用外洩資料破解其他平台的帳號密碼,造成多重資安危機
台灣社會該如何應對?
1. 強化法律與監管:
- 立法院應加速推動數位主權與資安立法,明確規範跨國平台在台灣的資料處理、保存與刪除責任。
- 強化行政檢查與罰則,參考日本、歐盟經驗,落實企業個資管理與用戶權益保障。
2. 提升公民數位素養:
- 教育民眾認識個資外洩風險,培養辨識內容審查與認知作戰的能力。
- 鼓勵使用具備資安保障、資料自主的本土社群平台。
3. 政府主動談判與國際合作:
- 政府應與Meta等跨國平台協商,要求其公開審查機制、資料存取政策,並承諾不向第三方政權洩漏台灣用戶資料,否則將面臨巨額罰款。(沒錯,一定要把他們可能面臨的損失數字化,他們才能懂!)
- 參與國際數據治理組織,爭取台灣用戶在全球平台上的權益。
4. 個人自保措施:
- 定期檢查社群帳號安全設定,開啟雙重驗證,減少個資公開範圍。
- 謹慎面對可疑訊息與連結,遇到涉及個資的要求需多方查證。
- 若發現個資疑似外洩,應主動向主管機關申訴,並更換密碼、加強防護。
台灣人,不能再沉默
Meta舔共事件不僅是國際科技巨頭與極權政權的黑暗交易,更是每一位台灣用戶的切身危機。當我們的個資、言論、甚至民主價值都可能被出賣,台灣社會絕不能再沉默。唯有全民覺醒,強化法治、提升數位素養,並要求跨國平台負起責任,台灣才能在全球資訊戰與資安戰中守護自己的未來。
台灣人,你不憤怒嗎?Meta把你我都出賣了,現在是我們站出來,捍衛自己權益的時刻!
美國官方完整版的國會質詢內容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