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是否被「煤氣燈效應」操縱了?快了解一下

煤氣燈效應是一種心理虐待的形式,指的是一個人或一個團體讓另一個人質疑自己的理智、記憶或現實感。遭受煤氣燈效應的人可能會感到困惑、焦慮,或者覺得自己不能信任自己。

這個術語來自於1938年的一部戲劇和1944年的一部電影《煤氣燈》,劇情是一個丈夫操縱他的妻子,讓她以為自己有精神病。

煤氣燈效應通常是逐漸發生的。虐待者先贏得對方的信任,有時還會有一段沒有虐待行為的“蜜月期”。然後,他們開始暗示對方不可靠,說他們健忘,或者說他們精神不穩定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這可能會讓人質疑對方是否正確。這種情況越多,虐待者就越有權力和影響力。無法信任自己,受害者可能會開始嚴重依賴虐待者來回憶記憶或做決定。

煤氣燈效應有很多種表現形式,例如:

  • 反駁:這是當某人質疑另一個人的記憶。他們可能會說:“你確定嗎?你的記憶力很差”,或者“我想你忘了真正發生了什麼。”
  • 阻止:這涉及某人假裝他們不理解對話,或拒絕聽取,讓另一個人懷疑自己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:“現在你只是讓我感到困惑”,或者“我不知道你在說什麼。”
  • 輕視:這發生在某人貶低或忽視別人的感受時。他們可能指責他們“太敏感”或對合理和有效的關注反應過度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:“你只是在找碴”,或者“你根本沒有問題。”
  • 否認:否認涉及某人拒絕承擔自己的行為。他們可能通過假裝忘記發生了什麼,說他們沒有做過,或者把自己的行為歸咎於別人來做到這一點。
  • 轉移:通過這種技巧,某人改變討論的焦點,通過質疑另一個人的可信度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:“這只是你在互聯網上讀到的胡說八道。這不是真的。”
  • 刻板印象:根據《美國社會學評論》的一篇文章,某人可能故意利用別人的性別、種族、民族、性取向、國籍或年齡的負面刻板印象來對他們進行氣燈效應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,如果一個女人報告虐待,沒有人會相信她。

煤氣燈效應不僅會發生在戀愛關係中,也可能發生在親子關係、友誼、工作場合或社會團體中。任何試圖控制或操縱別人的人都可能使用氣燈效應。

遭受煤氣燈效應的人可能會出現以下一些跡象:

  • 感到困惑或不確定自己的感受或想法
  • 感到自己不夠好或不值得被愛
  • 感到孤立或無法與他人溝通
  • 感到需要不斷地向對方解釋或道歉
  • 感到難以做出決定或信任自己的判斷
  • 感到緊張或害怕對方的反應
  • 感到自己的記憶不可靠或有缺陷
  • 感到自己的情緒或心理狀態不穩定

煤氣燈效應的施虐者可能有以下的個性特徵或心理問題,包括:

  • 自戀:這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、缺乏同理心和尊重他人的個性障礙。
  • 反社會:這是一種違反社會規範、缺乏道德和責任感、欺騙和操縱他人的個性障礙。
  • 邊緣:這是一種以情緒不穩定、恐慌和沖動行為為特徵的個性障礙。
  • 妄想:這是一種持有錯誤或不合理的信念,並堅持不懈地捍衛它們的心理現象。
  • 精神分裂:這是一種影響思考、感知和行為的嚴重精神障礙。

如果一個人認為自己遭受了氣燈效應,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應對:

  • 尋求支持:與值得信賴的親友、支持團體或專業輔導員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經歷,恢復自信感和事實真相。
  • 保持記錄:記錄虐待者說過或做過的事,以及自己的感受和反應,確認是否正被操控並保護自己的記憶。
  • 強化心理素質,不要接受或相信施害者對你心理狀態或情緒的斷言。
  • 設定界限:減少與施虐者的接觸,甚至儘早斷離關係

Photo by RDNE Stock project, Pexels

發佈留言